《静观》的前传《青春做伴》(点击查看),从复旦的书香爱情和奋斗轨迹写起,已经由工人出版社出版。《静观》继续描述留学美国的经历; 90年代中后期的华尔街顶级投行风云;然后是互联网创业,与犹太大佬合作,赚到第一桶金, 成功躲过美国的互联网泡沫;911恐怖袭击亲历记, 以及之后参与用大数据,人工智能技术追杀本拉登的项目……
想写的就是自由,爱情,生命这三个永恒不变的主题,也在推进影视改编工作,欢迎加我的微信:leejcheng,一起推进。敬请观赏宣传短片:
各章节的链接:
第十章
早上五点,闹钟响了以后,我想死的心都有了,平时,我最喜欢晚睡晚起,怎么也要睡到早上10点以后。
大巴突然一刹车,我惊醒过来,忙看了看表,才发现自己真的是要死了,已经7点半了!大巴还堵在荷兰隧道里,更糟糕的是,我还忘了记下来电邮里面Eric的手机号,没法电话通知他我堵在隧道里了。
他非常壮的样子,典型的爱尔兰人的感觉,还好不像其他我见过的人那么高冷,比较有亲和力。
他疑惑的抬起头,看着我问:“你是?”
他应了一声:“I see。”先把一堆准备好的资料推给我,又在自己的一个名片盒子里面找了一会,然后,给我一张名片,说:“这是咱们公司的HR里面,负责relocation的,不过,公司介绍的公寓都比较高端,估计你比较悬,我认识一个中介,原来用过,还不错,名片在家里,明天给你联系方式。你最晚后天搞定这件事吧。”
他摆摆手,接着说:“不用谢。你上午先看资料,重点是十几份项目建议书,我一会让Ari电邮发给你。下午2点我们组有个周例会,正好当做新人见面会吧。”
一个上午,我仔细研读了Ari发来的电邮,里面有十几份的项目建议书,我仔细分了类,基本上是电信行业(9份),IT行业(6份),其中,电信行业的比较详实,多为90年代初的项目案例,但也比较类似,都是行业分析,竞争对手分析之类的内容,有三份这方面的内容几乎一样。然后,都是本公司在本行业或细分领域投行业绩的排名(无一例外都是第一)。IT行业比较新,是近几年的,内容差异化稍微大一些,但也差别不大。
下午1点45,我就早早的坐在了会议室。
“Hi, Jim”他大大方方的走过来,和我握手。
他笑着说:“叫我Raj吧,容易点,我的真实的印度名字,太长啦,太难念啦。”
2点正,全组8个人,全部到齐,基本按照大家的职位高低的顺序到齐。
大家的自我介绍,也比较掐着点,我最后一个讲,基本上,2:25讲完。
2:30,戴维推开门,进来,他看看表,然后说:“我讲5分钟。咱们组算是一个war room吧,比较特殊。你们几个都是跟我做过电信,IT行业的大项目的,都是我的go to guy”,他冲着组里的几位老人点点头,然后接着说,“我觉得下一个boom会是互联网,整个投行大家都没什么经验,所以,这才是一个巨大的机会,once in a lifetime chance一辈子一次的机会。咱们要尽快切入,全力以赴。Raj和Jim新加入,有不错的science背景,Jim还是computer science的背景,可以与老团队成员complement each other。其他人的task list,由Eric 来assign。”
我心头大惊,硬着头皮站起来说:“好的。”因为实在心中没底,我的声音又低又有些颤抖的。
Eric布置了大家的任务,然后告诉大家,“明天上午10点,我们一起在这个会议室,一起头脑风暴帮Jim。”
“Hi,我是Pete。之前主要跟着老大做了三年多的电信项目。”
正想要介绍一下自己,他挥挥手说:“我留下来,就是告诉你,要好好准备,听说明天下午,是老大的几个朋友,也都是圈里的大佬。”
这个Pete,我以后叫他八卦Pete,幸亏有他,我了解了很多行业的内幕和八卦。不过,这个时刻,我挺恨他的,是他让我的压力一下子又回到爆表状态。
各章节的链接:
我新开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,以后我的文章会在那里首发,欢迎扫码关注,非常感谢:

往期文章:
0
推荐